心理健康教育考研(心理健康教育考研择校)

心理健康教育考研,心理健康教育考研择校

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市、区、校三级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在近日印发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全方位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服务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亟需关注

青少年心理健康历来广受关注。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而“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重性抑郁障碍占2.0%。

作为一项长达9年、涉及7万多6~16岁人群、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这些数据反映出儿童青少年中流行率最高的精神障碍。

对于这样的结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教授、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认为,这是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等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父母的厚望、学习的压力、升学的竞争以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给儿童青少年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刺激和心理压力,人们忽视了儿童青少年早期心理健康教育。

再回到今年的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同样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帮助儿童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协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处理碰到的情绪问题;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加强合作,共同创造更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可以说,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全社会的正视与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

面对不容乐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防患于未然是其中要义。《通知》规定,北京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年级全覆盖的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班团队会、团体辅导、心理训练、专题教育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在新生入学、毕业升学、期中期末考试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通知》要求学校要坚持将发展与预防干预结合起来,及早分类疏导各种压力,主动采取举措,避免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

根据《通知》,

北京市各区教委要设立或依托相关专业机构,牵头负责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并丰富充实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指导学校科学运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推动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加强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和管理。

此外,学校要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预警信息报告机制,做到学生心理危机及时预警,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中小学每校至少配一名专职心理教师

《通知》中还提到,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保证专职心理教师数量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配备兼职心理教师。学生规模500人以上的学校,集团化办学、一校多址办学的学校,应适当增加心理教师配备。同时,提高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能力,中小学要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

区教委要为区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配备专门场地空间及软硬件设备,健全心理辅导值班、预约、面谈等制度,保障学生心理辅导与求助需求。学生在校期间,心理辅导室每天均应在课间、课后等非上课时间向学生开放,并安排具备心理辅导资质的教师值班。

此外,北京市要建立市、区、校三级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好用好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德育网师生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平台、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区教委要建立区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通过热线电话、心理辅导室等方式,面向全区中小学生提供即时心理辅导,并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提供24小时心理问题留言平台,及时解答学生心理困惑。

心理教师将面临更多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双减”政策、单亲家庭增多、二胎三胎政策的实施等一系列新情况,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失衡,这给心理教师的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它要求心理教师不仅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对学生的原生家庭、人际交往等也要有相对准确的估量。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各区在心理教师培训上不遗余力。据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白晔介绍,

全区自2002年至今坚持每周二开展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心理教师教研活动,19年来,每次教研均瞄准当前的热点问题。特别是2005年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以来,通过电话、网络、下校授课等方式,为6000多师生、家长提供了服务。

“未来,石景山区将实施幼小初高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推动学校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白晔说。

作为从教20多年的专职心理教师,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贾慧蓉老师坦言,心理辅导工作每次面临的都是新挑战,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之外,相关的培训和自我提升缺一不可。她告诉记者,除了有相关心理学专家的引领,每半年一次的线下“西城区系统式家庭心理咨询培训”外,每月的小组读书、交流以及长达2~3年的持续阶段性学习,都是对做好本职工作的有力支撑。在实际辅导中,贾慧蓉也不会孤立地看待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她认为,学生的家庭环境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需要统一起来考虑。

营造良好家校社合作“生态环境”

“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指出,在青少年时期,培育性和支持性养育是心理健康最有力的保护因素。家长、教师需要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行为表现特别注意,并及时给予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支持。尤其对于已经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给予包容,让他们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友好,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这一点深得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心理教研组长李保松的认同。他表示,“我们千万不要把一个社会和教育的问题变成一个医疗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理念,学校以积极心理学为引领,通过个别指导、危机干预的心理辅导,相关心理校本课程,以心理活动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及开展积极心理家长学校,让学生、家长受益匪浅。比如,针对初一年级的“陪伴孩子走过初中三年”,高三年级的“做有助动力的高三家长”等讲座。

在区域层面,海淀区和朝阳区也作了丰富的实践。在日前召开的海淀区心理活动月总结大会上,一封写给家长的倡议书就提到: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请多给予孩子尊重与接纳,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多用良言和行动关爱孩子的内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树立良好言行榜样,尊重接纳孩子,给予孩子适度期待,倾听孩子的心声,引导孩子直面挫折以及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

朝阳区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中心及家校社共育室于2020年1月面向全区正式开放。朝阳区家长不仅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咨询预约热线,获得专家线上或线下一对一的咨询指导,还可以享受到家庭教育大型专题讲座等一系列服务。

专家观点

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政治站位

王红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副处长):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亿万个家庭的幸福。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很多新形势、新问题,尤其是网络上不良信息对中小学生价值观产生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全体教师必须更加重视,提高政治站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健康第一”的理念,自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高度予以重视。

同时,坚持效果导向。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要做相关的研判,对可能因政策变化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有效应对。在此基础上,要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涉及到的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和保障管理等硬性规定不折不扣地落实。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全体学生的心理技能、心理品质实施教育引导。此外,要开展心理专题教育,以角色扮演、团体辅导等方式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发挥综合施策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加强沟通协作。心理健康问题虽然专业性、科学性非常强,但它也不是教育部门或者学校就能单独完成的,需要家庭、社会,甚至需要医疗机构和其他部门共同努力,实现家校社通力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文字:凌月云 张莹

编辑:娄雪

美编:刘志军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心理健康教育考研(心理健康教育考研择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考研资料网 » 心理健康教育考研(心理健康教育考研择校)

赞 ()

评论 0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