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研究生(兰州大学研究生官网招生网)

兰州大学研究生,兰州大学研究生官网招生网

脚沾泥土“驻”民心 产业帮扶助振兴——兰州大学驻崆峒区峡门乡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2021年3月新一轮兰州大学驻村工作队来到崆峒区峡门乡,至此以后,驻村工作队员们全面开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和防返贫动态监测等工作。他们顶风霜冒雨雪、访农家走田埂、送技术助振兴,真正让“沉下去、蹲到底,为群众多干实事”成为他们在“第二战场”上的朴素誓言。



几场秋雨过后,峡门乡已经凉意渐浓。一大早,峡门乡汪陈湾村村委会大院里,兰州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刘学兵带领兰州大学驻村队员王平和崆峒区执法局驻村队员王勇,打着雨伞、卷起裤腿,打算去地里看看拉巴豆的生长情况。

这是他们驻村第三个年头,与村民朝夕相处,早已成为了村里的“一本通”。队员们了解到主要粮食作物在南部山区特殊的气候环境下并不能达到丰产,因此“如何让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优质饲草总量,持续夯实牛产业发展基础”是他们时刻放在心上的问题。



今年,驻村帮扶工作队借鉴玉米、拉巴豆间作种植的先进经验,确定了在峡门乡汪陈湾村、白杨沟村开展玉米、拉巴豆、豌豆套种的试验方案,取得预期的增产增收目标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探索建立一套适合峡门乡南部山区、简单可行的饲草套种新模式。

兰大驻村工作队队员王平说:“今年我们村试种的新品种有兰大211、兰大182和定西市农研所的小黑麦,以及玉米拉巴豆间作套种实验。尤其是玉米拉巴豆间作套种实验主要围绕提高单位亩产量的玉米饲草的产量来工作,因为这个村上都是要养牛的,在冬季都会面临一个饲草短缺的问题。”



村民姚进兴去年试种的“兰大211”小麦获得了丰收,这让他信心倍增。新品小麦成功增产32.15%,小麦亩产量达401.96公斤更是打破了峡门乡的历史最高纪录。今年,姚进兴还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头开展玉米、拉巴豆套种试验。

汪陈湾村村民姚进兴说:“我这一块地是玉米拉巴豆的套种试验田,村里一共种了3块地进行试验。玉米和拉巴豆的种子是兰大的老师提供的,兰大的杜教授在村上来过两次进行指导,让玉米的产量更高一点,能养更多的牛。我是村里的老党员,工作队的老师让我带头试种,我就先试种了,希望能带动大家致富,多谢兰大老师们的帮助。”



据了解,拉巴豆是原产澳大利亚的豆科作物,营养价值高、固氮性能好、产草量高、容易繁殖、便于推广。一旦试种成功,比对单种玉米产将增产1390.1kg/亩,增幅达28.3%,每亩纯收入可增加161.8元,极大提升当地农户的饲草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品质,助力肉牛养殖产业发展。

“兰崆·萃英”生态农场位于峡门乡白家山村,取字于兰州大学的“兰”和崆峒山的“崆”,意寓校地合作,广结硕果。白家山村地理位置优越,与老林沟景区相连,生态环境优良,具有一定的旅游基础。了解到这一情况,兰大驻白家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及时向学校反映申请投入、协调资金100万元,选址开启了“兰崆·萃英”生态农场建设工作。农场建成后,工作队还充分发挥人才、智力、科研等综合优势,帮助乡村探索出一条“党建帮扶+教育帮扶+科技产业帮扶+消费帮扶”于一体、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道路,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还能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峡门乡白家山村村民温小霞说:“我在家里面也没有什么收入,家里还有个娃。正好我们村上开了个农家乐,我在这(打工)添加点收入,也能把家里面照顾好。”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兰大驻村帮扶工作队用真心访民情、用真干惠民生、用真情聚民心,扎根深山,走村入户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改善乡村面貌,持续强化产业发展的“造血”功能,通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峡门乡乡村振兴铺开一幅崭新画卷。(记者:胥蕾 朱越 张译心 编辑:兰雪荣 责任编辑:牛栋)

兰州大学研究生(兰州大学研究生官网招生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考研资料网 » 兰州大学研究生(兰州大学研究生官网招生网)

赞 ()

评论 0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